近日,在成都市武侯区西蜀学校的游乐场旁,三年级三班的王子瑞正指着眼前的游乐设施向我们介绍,脸上藏不住的是满满的笑容。
由学校低段孩子参与设计、制作的第一期游乐场正式投用,高段孩子们也正忙着在承包地上推进第二期游乐场建设。
据西蜀学校总校长唐艳介绍,自己在暑假前就在思考要在校园里建一个游乐场,让孩子们的课间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我当时决定让孩子们提案怎么样打造属于他们的游乐场,从意见收集、设计到动手制作,学校孩子们也全程参与了游乐场的建设。”
暑假之前,唐艳就在学校官方公众号上发出了一则特殊招募令,这则招募令主要围绕校园游乐场的设计内容,群体是面向全校一至七年级的学生。
设计招募令发出后,迅速得到了不少同学的响应和讨论。“听说可以承包专属地块,还能通过你自己喜欢的样子设计游乐场,把脑海中的想法变成真实可见的场景。”
于是,唐艳在开学后就收到了上百幅作品,作品不仅有个人和小组创作的,也有亲子合作的。
“成人永远猜不到孩子真正想要什么,只有让他们自己动手,才能打造出真正属于他们的空间。”唐艳说,设计图里就藏着孩子们的真实需求,有人想要攀爬岩壁和“树洞小屋”,有人则期盼沙滩、墙上棋类游戏区。
在筛选方案的时候,唐艳还专门让孩子上台讲解自己的设计意图,同时又联合老师、专业设计师从可行性、安全性角度进行了优化,甚至专门设置了创意展示墙,陈列所有设计图喷绘展板。
六年级四班数学老师华东在看到自己班孩子设计被采纳后,还专门发了朋友圈——小小的创意,荡出大大的快乐!孩子亲手设计的秋千,在学校的帮助下变成了现实,学校用心守护孩子们的每一份想象力,让他们的童年有了可以自由飞翔的空间。
唐艳说,在轮胎艺术打造的过程中,学校实行的是班级承包制,从设计、采购材料到制作、维护,全程都是由学生主导,老师仅仅提供必要的指导。“虽然是一场校园改造工程,实际上更是一堂全方位的成长课堂。”
比如,在设计阶段,孩子们可以当地考验查证、测量、绘图,锻炼空间思维和创作能力。为了完善方案,孩子们也需要主动沟通交流,提升表达能力,当面对切割困难、拼接不牢固等问题的时候,则一定要通过小组讨论、求助专业技术人员解决,增强集体荣誉感。
“教育不应该是泯灭天性的规训,而应该是顺应成长的引导。”唐艳说,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安全不是禁止出来的,而是学习出来的。“我们小时候爬树、摸鱼,父母们也会通知我们注意安全,而并不是直接禁止,现在我们也该给孩子这样的机会。”
所以,游乐场规则也都是由孩子们自主讨论制定的,从“滑梯是否排队”再到“摔倒如何互助”,参与制定都让遵守成为发自内心的约定。
从看到孩子们的精心设计图,到每一处设计成为现实,唐艳也格外感慨:真正有温度的校园文化,从来不是自上而下的布置,而是自下而上的创造。当孩子成为校园“小主人”,这里才会变成他们真心喜欢、愿意融入的地方。
10月27日,我们走进游乐场,切身感受到每一处设施都带着“童言童语”的温度。
比如,由废旧轮胎拼接而成的攀爬墙错落有致,彩色轮胎被打磨得光滑无棱,既保留了攀爬趣味又能兼顾安全。两根大树间悬挂的网兜秋千,通过结实的绳网规避坠落风险的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们体验在空中摇曳的自在。
“这个旋转椅最多能够坐6个小朋友,推的时候不能太用力,需要等小伙伴坐稳了再转。”六年级的杜金淇同学就刚刚加入执勤员队伍,正在向低年级的同学讲解规则,这是他们在班会课上共同讨论制定的游乐场公约。
“以前课间只能在走廊里走走,现在终于有地方能跑一跑、爬一爬了!”五年级的邓永哲同学也在演示自己设计的绳子攀爬架,他的垂直攀爬绳设计被学校采纳,每当看到同学们攀爬时,他也有了满满成就感。
如今,体育老师李怀刚还将体育课搬到了游乐场,“孩子们会在这里分享秘密、放空思绪、观察植物,课程内容也会更丰富。”
唐艳介绍,校园里的四、五棵大树将会成为“游乐骨架”,孩子们设计的空中连廊、树洞隧道和旋转滑梯也将动工。六年级学生李阳华的设计创意就被纳入到了设计的具体方案,最终方案是融合了十多个孩子的想法,预计在明年暑假前完工。
我们还了解到,游乐园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后,学校还将建立意见反馈通道,通过班会讨论方式,倾听同学们的游玩感受与改进建议。无论是设施调整、场景优化,还是新增趣味元素,都将结合学生需求逐步完善。
“学生的创意是乐园的灵魂,大家的反馈是乐园成长的动力。”唐艳谈到,这座游乐园不仅是一份创意答卷,更是学校践行“以生为本”理念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