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中小学迎来春季开学季。为改善校园周边环境,确保中小学生出行安全,湖北省武汉市等地城管部门对学校周边进行微更新,打造出一条平安、干净、畅通的上学路。
开学第一天,武汉市江岸区长春街小学师生家长惊喜发现,昔日堆满杂物的黄浦立交桥下空间焕然新生:防滑透水步道串联起风雨连廊,智慧停车场与文创市集相映成趣,绘有江城地标的艺术彩绘墙下,休憩座椅与图书角构成温馨的“护学驿站”。
“立交桥下曾是一块荒地,杂草丛生,常年闲置。”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说,桥下空间改造遵循“公益优先、因地制宜”原则,通过实地调研和科学论证,广泛听取周边学校和市民意见,精准对接实际的需求。创新提出桥下“空间功能再造+护学服务升级”的改造方案,重点解决周边学校家长和学生长期存在的“四大难”:接送停车难、雨天通行难、交通安全难、环境治理难,还为学生上下学高峰期交通安全出行保驾护航,为市民提供便民服务和文化体验空间。
据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城管部门整合零散地块,新建智能化公共停车场,新增车位140余个,接入“武汉停车”APP实现无感支付,有效缓解周边居民及游客停车难题。增设360度智能监控、防滑透水步道及风雨连廊,打造雨雪天气安全通学路径;设立“护学驿站”,提供应急物资、休憩座椅及图书角,护航师生每日通勤。优化过街人行通道及周边道路的衔接,增设夜间照明与休憩设施,提升桥下空间可达性与安全性。利用桥下开阔空间打造文创市集,引入本地手作、艺术展览及便民服务,激活城市烟火气的同时为市民提供休闲社交新场景。
修建人行道、重新敷设污水管道、清理下游堵塞市政管道,填埋现状红旗渠道,两侧补栽绿化……日前,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新兴小学及龙朔路幼儿园学生和家长发现学校周边有了不少新变化。
据悉,在推进红旗西渠和中渠的改造工程中,未央区城管部门注意到:新兴小学和龙朔路幼儿园东侧出入口紧邻红旗中渠盖板,导致本应畅通无阻的人行道意外“消失”。同时,新兴小学和龙朔路幼儿园使用的临时污水管道严重淤积、破损不堪,污水四溢,黑臭水体滋生,区域环境质量大受影响。
发现问题后,城管部门安排人员争分夺秒,重新敷设污水管道,从根源上杜绝污水渗漏隐患。面对340立方米下游市政管道堵塞物,巧用专业器械,稳扎稳打、逐一攻克,让城市排水“大动脉”恢复畅通无阻。如今,一条长310米、宽1.6米的平整人行道精心修建,稳稳接住孩子们的求学步伐。
故障路灯重新亮起,并装上“智慧大脑”……开学季,山东省济南市兖州区一些学校旁边的环境迎来可喜变化。
根据学生上学放学时间节点,兖州区城管部门科学调整开关灯时间,确保学生在早晚高峰时段的安全出行,对城区内学校周边路段的路灯进行智能化升级,安装单灯控制器,实现精准调控,建立路灯二维码“身份证”系统,每杆路灯都有唯一编号,方便快速定位和维修,运用智慧化、人性化城市照明系统,为广大市民特别是师生群体创造更安全、更便捷的出行环境。
“对影响师生出行、遮挡交通信号灯和路灯的树木做到合理修剪,确保道路畅通和行人安全。”相关负责人说,在及时修剪保障安全的同时,城管部门补植补栽增添绿意。对校园周边缺株断垄的地块列出明细,拟定花期长、色彩艳丽的植物品种,近期开展补植,提升校园周边景观效果。此外,加强校园周边绿地的巡查,及时浇水、捡拾垃圾,确保校园和周边绿化大花园景观相得益彰。组织专业方面技术人员对校园周边绿化带、行道树等进行“拉网式”排查,重点排查枯枝、断枝、病虫害树木等安全风险隐患,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方案,针对病虫害情况制定施药计划,精准开展防治,保障绿化效果。
同时,提前谋划,组织养护所梳理校园周边市政窨井盖、公共座椅、路沿石、坡道等有一定的问题清单,根据问题清单,现场查勘真实的情况,按轻重缓急,以学校开学时间为节点,倒排工期、错峰施工,组织人员分路段及病害特点进行针对性修复,给学生及家长提供便利的通行条件与安全保障。
作为中国历史背景和文化名镇,黎里镇地处“吴头越尾”,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历史悠远长久,被誉为“水乡明珠”。黎里镇两岸有明清建筑遗存9万余平方米,包括明代厅堂、清代众多宅院、官宦望族祠堂、退野名士园林等。
近年来,广东珠海、江西赣州等地发放调查问卷,向市民收集历史建筑保护管理相关的政策执行反馈、有一定的问题及优化建议等,科学评估保护管理成效,为下一步工作提供指引。
为建立健全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广东省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出台,通过立法构建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法规框架,创新保护利用管理制度。条例将于2025年5月1日起施行。
随着“好房子”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实施进入倒计时阶段,一场覆盖全国的居住升级行动正全面展开。截至目前,已有北京、山西、江苏、贵州、四川、山东等近十个省市结合地域特点,从标准制定、土地供应到建造工艺全链条发力,构建高品质住房建设体系。
今年年初以来,河南省郑州市持续推进公园游园、绿道和街头绿地建设,逐步优化公园绿地布局,打造天蓝地绿水净、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
近年来,山东、湖北、贵州等地推进城市书房、职工书屋等共享阅读空间建设,通过进社区、进公园、进工地,营造书香浓郁的阅读氛围,实现“处处有书香、时时飘书香、人人享书香”,让城市文化渊源更加深厚。
城市更新典型案例解读 范嗣斌:“可持续城市更新”成为解析老旧街区改造的示范密码